企业员工和公司劳动关系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企业员工和公司劳动关系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3

 
399778
在很多时候,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会存在劳动关系的,有的企业和公司是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但是有的公司就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企业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有哪些表现形式?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没有签订合同但是有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1、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我国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然而,实际情况中,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另一种是原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以书面形式续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仍在原单位工作。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是导致事实劳动关系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新《劳动法》施行前,许多仲裁机构或法院对于无书面劳动合同的案件,要么不受理,要么认定为无效,从而导致许多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

如何判断没有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的效力

不能简单地认为无书面形式则无效。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可以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否定事实劳动关系的效力。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1995年劳动部颁布的《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的损失。”此外,地方性法规如2001年《市劳动合同规定》和2002年《市劳动合同规定》也有类似规定。因此,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不能简单视其为无效,而应适用劳动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何判断是否已经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

如果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没有与自己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应注意收集以下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2、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无效劳动合同包括两种情形: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自始无效,即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对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劳动法未作出明确规定。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无效劳动合同一般是由于主体不合格、合同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订立合同采取欺诈、威胁手段等原因导致的。根据合同法的原理,无效的劳动合同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然而,劳动力一旦付出,就无法恢复到合同订约前的状态。因此,对于因劳动合同无效而发生的劳动关系,应当视为一种事实劳动关系,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劳动报酬。

关于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根据现行立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一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可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

二是如果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原因,并给劳动者造成损失,劳动者可以获得赔偿。

关于无效劳动合同,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还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于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的情况,劳动者已付出劳动,新《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也作出了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可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3、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双重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双重劳动关系很常见,比如下岗或停薪留职到另一单位工作,或同时从事几份兼职工作等。在双重劳动关系下,一般会有一个正式挂靠单位,即使并不提供劳动,也可以领取最低工资、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对于双重劳动关系,如果第二个劳动关系发生纠纷并诉至法院,一般会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即劳动者只能要求劳动报酬的支付,而不能要求其他劳动法所赋予的权益。

通常情况下,不承认双重劳动关系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根据传统劳动法理论,一般认为每个职工只能与一个单位建立劳动法律关系,而不能同时与多个单位建立劳动法律关系;

二是根据《劳动法》第99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招用尚未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由此推导出法律禁止劳动者与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三是认为承认双重劳动关系会导致社会保险关系混乱,产生不利后果。

双重劳动关系使劳动者具有双重身份和参与两个劳动关系,既可以表现为两个法定劳动关系同时存在,也可以表现为一个法定劳动关系与一个事实劳动关系并存。双重劳动关系不仅不利于劳动管理,还存在大量劳动争议。

根据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款的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然而,即使是劳动者造成的双重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如果想解除劳动合同,也需要满足法律前提,即“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实际上,劳动者在按照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约定完成工作任务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可以依法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不能对完成用人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如果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不得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应终止与其他单位的劳动关系,否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延伸阅读
  1. 劳动法:工伤赔偿的法律规定和应对策略
  2. 伤残等级不符要求重新鉴定应符合法律规定吗
  3. 工伤复发后还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吗
  4. 举证方的义务
  5. 按件收费的案件受理费用标准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工人退休后是否可以继续工作?
  2. 建筑企业的劳动关系认可及法院的态度
  3. 关于劳动人事关系转移
  4. 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及劳动法的倾斜保护
  5. 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法律解决途径
  6. 工程劳务协议
  7. 年满50周岁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劳动关系确认解决方案

  1. 知识产权保护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劳务派遣中单位用工同工不同酬怎么办
  5. 集体合同与个人合同的区别
  6. 集体合同的效力
  7. 试用期约定的次数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合同下载

  1. 程序员用工合同范本
  2. 仓储服务合同范本
  3. 法律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4. 旷工解除劳动合同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