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12-09
在诉讼过程中,案件的事实往往与判决书中认定的事实存在差异。案件事实可以分为客观事实、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和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法官在判案时依据的是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这种事实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概念上的事实模型。
客观事实是指当初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实,而法律事实则是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也就是法官裁判的根据。因此,证据对于当事人来说非常重要。
证据和法律是法官判案的两个尺子。当事人在法律上没有太多主观能动性,所以只能在证据上下功夫。证据是在事实发生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当事人在诉讼提起前应该尽可能收集和保存证据。
在合同纠纷中,有几种主要的证据需要提供:
1. 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包括身份证明资料、主体登记资料和名称变更或分立、合并的变更登记资料。
2. 证明合同关系成立的证据:包括合同文本、订货单、要约、承诺生效的信函或数据电文,以及口头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证据。
3. 证明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包括交货、收货凭证、货款收支凭证、拖欠货款的证据,以及收货方提出质量异议的信函、证人证言、检验报告等。
4. 证明对方违约事实的证据:包括产品质量问题的确认记录、质量异议通知书、产品照片、质检机构的检验结果等。
5. 证明我方损失的证据:包括工期延误、保管费用、运输费用等损失的相应证据。
6. 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计算清单:注明计算方法、公式和依据。
7. 证明合同纠纷属于受诉法院管辖的证据:如管辖协议、原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合同标的物所在地的证明。
8. 证明一方权利主张超过或未超过诉讼时效的证据:如证明诉讼时效中止或中断事由的证据。
所有证据都应当妥善保存,除非法律需要,应尽量少给对方发送函件。除了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外,其他证据都需要保留原件。为防止证据丢失,应专人专案专管,严格控制证据的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