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0-07-21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担保法》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相关的司法解释同时失效,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替换。
《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主要看是谁的责任,如果交定金的一方的原因没有签订合同,不能退回定金;如果是收定金的一方原因不能签订合同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定金的部分规定:
第一百一十五条 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订立主合同担保的,给付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主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一百一十八条 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定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从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可以知道,订金一般是预付款性质,但是在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可以成为违约金的一种,当一方当事人出现某种违约行为时可能会导致被没收"订金"的后果.但是如无特别约定,应当为预付款,应予退还或者冲抵货款等.而定金可能会因收取者违约而出现收取定金者"双倍"返还定金给交付定金者的情形.而此情形,在订金中是不会出现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使用了"定金"字眼的定金都能起到"双倍返还定金"的担保作用,第一百一十八条中规定,当事人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光有定金的名称,"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也就是说应明确"定金"何时不予返还,何时应"双倍返还"。
1、合同签订主体
定金合同签订时的当事人应与主合同人保持一致。因为如果主体不一致,那么就会很容易导致定金合同无法起到担保的性质。故而这一点非常重要。
2、合同中约定交付期限
合同当事人应该在定金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定期限内交付定金。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别忘了,那就是在合同中还要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必须明确、具体。
3、明确约定交付的方式
合同当事人应当在定金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方式,比如通过现实的货币支付还是银行支付。如果是以银行支付的方式必须以收到交易凭证视为交付。
4、定金的数额必须在房屋成交金额的20%以内约定
定金的数额,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若定金的数额约定过高,可能使得守约方获得的损害赔偿过分地高于其实际损失额;若约定过低,则起不到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
5、合同写明是“定金”两字以免发生争议
合同中的款额如果不明确性质,比如不写明“定金”字样,那么就很容易发生争议,故而一定要写明是定金。
另外,合同中约定的预付款、违约金和定金不能混淆。如果写成“订金”、“预付款”等,合同条文无明显约定,其具有定金性质,则不具法律效力。
6、明确定金的使用方式
在定金合同中约定主合同成立后,定金的使用方式是退回交付定金方还是冲抵主合同应当支付的金额。
7、违约责任应该具备可操作性
买卖双方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购房合同的担保,买方拒绝的,可这种情况下是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是由于卖方拒绝的,那么就应当双倍返还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