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19
根据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规定,立约定金是可以退还的。如果收受定金的一方不按约定签订合同,应当双倍返还定金给支付一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订立主合同担保的,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主合同,那么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收受定金的一方如果拒绝订立合同,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立约定金担保的行为是将来某个时间签订合同,因此首先双方应就某个事项将来要签订合同已达成了合意。至于合意的内容条款要到何种程度,仅需有初步意向即可,不需要对合同主要条款进行规定,因为这些内容不在立约定金担保范围内。
应充分尊重当事人之间的合意,从宽把握为宜。因为立约定金担保的关键是将来某个时候签订合同的行为,而不是担保合同的必备内容。不能仅因未对合同主要条款进行约定而认定该定金合同无效。另外,合意的内容需合法。
立约定金担保的行为是将来某个时间签订合同,因此首先双方应就某个事项将来要签订合同已达成了合意。至于合意的内容条款要到何种程度,仅需有初步意向即可,不需要对合同主要条款进行规定,因为这些内容不在立约定金担保范围内。
应充分尊重当事人之间的合意,从宽把握为宜。因为立约定金担保的关键是将来某个时候签订合同的行为,而不是担保合同的必备内容。不能仅因未对合同主要条款进行约定而认定该定金合同无效。另外,合意的内容需合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九十条规定,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该法第九十一条又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因此,定金须实际交付生效,并以实际交付的定金为准。如果约定与实际不一致时,则以实际交付为准。同时,定金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出部分无效。
拒绝订立合同包括明示拒绝或默示拒绝两种情况。明示拒绝即明确表示不签订合同,默示拒绝即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签订合同,例如在签订合同之前将该标的物转移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因此,拒绝方构成预期违约,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即适用定金罚则。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当事人拒绝订立合同时是否考虑其主观过错,应视其是否存在过错而不同对待。如果有过错,则要适用定金罚则;如果无过错,则不应适用定金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