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3-17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又称利益偿还请求权,是指当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因时效或欠缺一定的手续而消灭时,该持票人对于发票人或承兑人在其所受的利益限度内有请求返还的权利。
票据法规定了较短的消灭时效和很严格的权利保全手续,持票人如果怠于行使和保全权利,就会因时效期满或手续欠缺而丧失其票据权利,同时,这种规定会使票据债务人收到额外的利益,而这种利益恰恰又是持票人所遭受到的损失。
为了纠正这种可能产生的不公正,并对全部丧失票据权利的持票人利益有所救济,各国票据法一般都专门设置了利益返还制度,以谋求票据当事人利益的平衡,维护法律的公正。
在利益偿还请求权关系中,权利人为票据权利消灭后的持票人。这时的持票人不以最后的被背书人为限,还包括被追索而履行了票据债务后取得票据的背书人、因履行了债务而取得追索权的保证人和因参加付款而取得票据的参加付款人等。
在票据法学说中,对利益返还请求权性质存在争议,主要有四种学说:票据上权利说、民法上不当得利说、损害赔偿请求说和票据法上的特别请求权说。
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基于票据关系产生,所以是票据权利。但利益返还请求权并非由票据行为产生,而是票据权利丧失后法律规定的一种权利,故此说应当否定。
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与民法上损害赔偿请求权相同,但其发生并非因违法的侵权或违约行为,而是因票据债权人自己怠于行使或保全票据权利所致。
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属于民法上因不当得利所产生的权利。然而,利益返还请求权由票据法规定而非民法规定,不当得利的概念也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不符,故此说不成立。
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是基于衡平的理念,为缓和票据的严格性而由票据法规定的一种特别请求权或特定请求权。作为一种特定请求权,利益返还请求权具有普通债权的性质。
我国票据法将利益返还请求权定位为“民事权利”,但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来看,它不是基于民事关系产生的权利,也不符合民法上的不当得利的请求权。因此,本文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更适合被视为一种票据法上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