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3-06

 
409069
生活当中,很多年轻人在刚刚进入社会当中寻找工作的时候,由于缺乏基本的社会经验,很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良商家。比如在和单位建立事实劳动关系以后,但是用人单位的各种做法实际上都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这种情况,在社会生活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原单位没解除劳动关系也没交社保可否直接走人?针对这一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期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时,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2.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3.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4.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5. 因劳动合同无效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三、劳动者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如果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事先通知用人单位。

根据法律规定的结论

根据上述法律条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2. 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可以通过书信方式进行;3. 从通知到用人单位收到之日起,30天后劳动者可以离职。如果用人单位收到书面离职通知后,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也可以立即办理离职手续。4. 劳动者可以通过电话询问或让同事代交等方式确认用人单位是否收到离职通知书。5. 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仍需回到用人单位办理离职手续。6. 如果用人单位欠缴社保费用,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要求企业补交。可以凭借劳动合同书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社保局进行投诉。7. 劳动者还可以追偿企业应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考《劳动合同法》第46、47、48、87条。
延伸阅读
  1.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2.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
  3.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规定是什么
  4. 员工非过失性辞退及经济补偿
  5.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适用情形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儿童是否可以从事暑期工作
  2. 企业应支付受疫情影响的职工报酬
  3.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
  4. 员工不胜任现有工作岗位能否随意调岗
  5. 员工应对单位的调岗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应对方式
  6. 未签劳动合同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7. 问题一:员工是否应无条件服从企业的调岗决定?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