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适用情形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2
经济赔偿金与补偿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易于混淆,手心律师网小编就经济赔偿金与补偿金的区别以及不同时适用的情形做简要的介绍,希望以此对经济赔偿金与补偿金存在疑惑的人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 适用情形不同
根据《劳动法》第24、26、2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要求支付赔偿金。根据《劳动法》第25条的规定,解除合同时不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包括:-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并用
根据《最高院审理劳动争议的解释1》第15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 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 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拒不支付加班工资报酬;-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关于赔偿金的起算时间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赔偿金的支付标准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但并不是说赔偿金的计算是在原有经济补偿金标准的基础上乘以二倍。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金需要分段计算,而赔偿金的计算则不需要。赔偿金的计算应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即经济补偿金的标准的二倍执行,而不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关于分段计算的规定执行。举例来说,如果某国有企业在2008年12月违法终止一名已在该企业工作6年的劳动者的劳动合同,那么该企业应支付的赔偿金是该劳动者平均工资的两个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从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解除或终止存续的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而经济补偿金的年限应从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开始计算。根据当时的规定,该企业合法终止劳动合同需要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计算经济补偿金,即支付一个月的劳动者平均工资。然而,对于赔偿金的支付,不能只赔偿2008年1月1日后工作年限的赔偿金,还需要加上劳动合同实行前5年工作年限的赔偿金,即劳动者将得到6个月的该劳动者工资的两倍作为赔偿金。
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适用情形
关于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能否同时适用的问题,对于《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理解存在争议。该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对于这一条款的理解,有人认为应支付三倍经济补偿,而有人认为只需支付两倍经济补偿。笔者认为,对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只需要支付两倍经济补偿即可。因为第46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情形都是合法的情况,不存在违法情形,而第87条的规定是针对用人单位违法情形的处理。因此,这两者是并行适用的,分别适用于合法情形和违法情形。所以,第87条的情形只需支付两倍经济补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