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1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如果在租赁期限内,房屋所有权人未通知承租人的情况下,直接将房屋出售给他人,房屋所有权人的行为就侵犯了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优先购买权是指承租人在出租人出卖其租赁物时,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购买该租赁物的权利。
虽然基于租赁合同产生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但可以将优先购买权看作是所有权的一种,因为其限制了出租人的处分权,是典型的物上请求权。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并非绝对的,以下是例外情形:
1. 房屋共有人行使优先购买权:根据法律规定,共有人具有优先购买权,以简化物权关系、维护共有关系的稳定性和发挥物的用益价值为考量,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应优先保护。
2. 出租人将房屋出卖给近亲属:出于对中国国情与传统观念的考量,中国是熟人社会,人情往往是交换价值确定的重要因素,具有浓厚的人身色彩,与纯粹的买卖关系不同。
3. 出租人履行告知义务后,承租人未明确表示愿意购买的: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行使优先购买权受到法律保护,但若未及时行使优先购买权,将损害出租人的权益,尤其在房屋市场价格波动加大的情况下。
4. 购买房屋的第三人出于善意并已经办理登记手续:根据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善意取得制度允许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所有权时,即使出让人无处分权,仍可取得转让物的所有权。在第三人善意购买出租房屋并办理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可以对抗承租人优先购买房屋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