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2
生产、销售劣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劣药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对于生产、销售劣药,如果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如果后果特别严重,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涉嫌生产、销售劣药的案件,根据以下情形之一,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劣药指的是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和按劣药论处的药品。
生产、销售劣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体要件: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包括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公民的健康权利。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主要指造成用药人残疾或其他严重后遗症,或因服用劣药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剧、危害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生产和销售行为是选择性关系,只要实施其中一个行为即构成犯罪。本罪为结果犯,即无后果不构成犯罪。
主体要件:犯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罪。故意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行为人明知其生产或销售的是劣药,且这种行为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结果;二是行为人对上述危害结果的发生采取放任的心理态度,即本罪只能由间接故意构成。如果行为人对严重危害的结果采取积极追求的态度,将构成其他更为严重的犯罪。
从司法实践来看,大多数生产、销售劣药罪案件具有牟取利益的目的。然而,法律并没有要求构成本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均不影响本罪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