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证据规则的最新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我国民事证据规则的最新规定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4-27

 
38106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时,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民事证据的种类

1、书证、物证

书证、物证是以物品或者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实物证据。物证是用于犯罪或与犯罪相关联的,能够证明犯罪行为和有关犯罪情节的物品或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血迹、指纹、脚印等。书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进行联络的往来书信;贪污犯罪分子涂改的单据、账本等。物证的特点是,不具有任何主观的东西,而只以其客观存在来证明案件的事实。对物证必须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证的原有的形态。如果不能保持原来形态或者物证有可能灭失的,行政机关必须采取措施予以保全。

2、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或有关人员作的陈述。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刑诉法对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司法机关作证规定了义务,即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不能随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行政处罚法规定,在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调查时,“被调查人应当如实回答询问”。这是因为,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因此,在行政机关调查时,被调查人必须据实陈述所了解的真实情况,不作伪证。

3、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的陈述是指当事人向执法人员所作的关于案件真实情况的叙述和承认。

4、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指能够作为证据的录音、录像、电脑储存的数据等,是一种被固定、被保全的证据。它比较可靠,更接近于真实情况。但是视听资料必须经过审查,才能认定作为证据。

违法取证的处理原则

对于违法收集证据的取舍问题应本着辩证的态度加以处理,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忠实于事实真相的原则

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事实是客观的,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不能将行为的处理与证据的处理简单等同起来。从反映客观事实真相出发,从内容上认识证据,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从严审查的原则

违法取证虽然可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证据材料,但毕竟来源上有瑕疵。因此,对这类证据应在“忠实于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必须从严审查,注重用其它证据印证非法取得的证据,或以此为线索收集其它证据来证实案件事实,以提高这类证据的证据力。

严肃纠正和制裁的原则

相对肯定违法取证的证据力不是对这种非法行为的肯定。相反,要对违法取证的行为严肃纠正和制裁,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非法搜查、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刑讯逼供等取证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刑罚。

延伸阅读
  1. 伤情鉴定与伤残等级鉴定的区别
  2. 口头辞退录音是否可作为证据的问题
  3. 医疗过错举证责任倒置的依据是什么
  4. 我国民事证据规则最新规定是怎样的
  5. 如何进行电话录音才有效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申请调取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
  2. 行政申诉的胜诉概率
  3. 回避的提出
  4. 如何做婚内财产保全申请
  5. 怎么申请婚内财产保全
  6. 离婚做财产保全,可以保多久
  7. 离婚案件可以保全对方财产吗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