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2-08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七十条的规定,录音证据可以作为有证明力的证据,但要成为判决依据,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为了使电话录音成为有效的证据,以下是一些实践中应遵循的做法:
只有债务人或承担义务的一方的讲话才对其本人具有约束力。为了避免对方否认被录音人是其本人,最好选择被录音者在电信公司或移动公司登记的号码进行录音。
录音应完整反映债权债务或其他民事义务的内容。例如,如果是欠款,录音应包括债务人完整说出欠款金额和理由。
录音证据应当未经剪接、剪辑或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录音者不应故意引导对方作出某些回答并进行技术剪辑,以获得有利的证据。
被录音者必须是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录音,任何通过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绑架、威胁等手段取得的证据都是无效的。因此,在录音时应注意言行,谈话时态度、语气一定要和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例如,凭同意结婚的录音不能要求法院判决结婚,私自在他人住宅的窃听的录音一般会认定侵犯公民的住宅权而无效。
录音后应保留原始录音材料,不要删除存在于录音笔或手机中的录音资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如果对方对录音证据有异议,法院或鉴定机构会要求出示原始录音材料,否则录音证据的证明力将受到质疑。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以合法手段取得的录音可以作为证据提交法庭。为了提高录音证据的证明力,以下是一些取证技巧:
为了有利于诉讼,应尽早进行录音。初次交涉时,对方一般不会歪曲事实,这个时候的谈话录音价值最大。地点的选择也很重要,应选择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以获得较好的录音效果。
应选择体积小、易隐藏、录音时间长、音质高的设备,如采访机、录音笔或带录音功能的MP3。电话录音效果一般不如现场录音,因此在谈话出现分歧时,最好选择当面谈话。
在取证前,应准备好需要取证的事项和希望对方承认的事实。对谈话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包括事先考虑好要提问的问题和对方可能的态度,以及如何诱导对方表态等。是否要事先约见应根据情况而定,直接上门可以获得“攻其不备”的效果,但也可能遇到意外情况。
在私录时,最重要的是不让对方察觉到正在录音,因此神态和语气要自然。在谈话过程中,应交代时间、地点,并明确各方谈话者的身份和与谈论事实的关系。注意与其他证据的内容相互印证,因为有其他证据佐证是录音证据被采信的条件。谈话内容不应涉及与案情无关的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也不要使用要挟口吻。重点是围绕事实的叙述、承认或否认,避免纠缠于法律责任的争论。控制谈话时间,能问到希望对方承认的事实即可。
在进行证据公证的地方,可以请公证机关公证录音过程,以确保录音证据的合法性。在公证员面前拨打电话并录音,公证处会出具证据保全公证书。经过公证的录音可以被法院认定为没有经过剪接,且公证费用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