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30
在中小企业融资类型中,最为常见也最为典型的融资方式是民间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而企业在进行这两类融资时,可能会引发一些刑事法律风险。
1. 集资诈骗罪的风险
民间融资可能会引发集资诈骗罪的法律风险。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企业在民间融资过程中,如果出现携带集资款逃跑、肆意挥霍集资款、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行为,就可能触发集资诈骗罪的风险。根据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企业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风险
民间融资还可能引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风险。中小企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行为,如果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或者吸收公众存款150人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就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企业在民间融资过程中,如果出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向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主要渠道。然而,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刑事法律风险。
1.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风险
中小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资金,可能采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等方式骗取银行贷款,这将引发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刑事法律风险。如果企业构成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2. 高利转贷罪的风险
如果中小企业出于转贷牟利的目的,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就构成高利转贷罪。企业在贷款过程中,如果出现高利转贷行为,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3. 合同诈骗罪的风险
在贷款过程中,企业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将引发合同诈骗罪的刑事法律风险。企业在贷款过程中,如果构成合同诈骗罪,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民间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刑事法律风险。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以避免触发刑事责任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