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6-05
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产生影响。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及时调整以适应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将会面临融资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例如,国家对某些行业实施限制的产业政策会增加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风险,如果企业无法获得正常的资金供给,将难以继续经营。
此外,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减少,这会增加中小企业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的风险。企业要么无法筹集到资金,要么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数量减少,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链连续性,并进一步增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依存度较高,因此对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的敏感性较强。国家经济制度安排、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都会增加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那些经营不佳、销售渠道不畅、竞争实力不足或难以实行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的中小企业往往首先受到市场冲击。而经营风险的增大又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受到破坏,进而更难满足市场融资的条件,融资也变得更加困难。
管理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内部管理基础工作缺乏和管理环节薄弱、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够、产品研制的技术力量有限、对市场变化趋势缺乏预见性等方面。由于管理上的种种缺陷,中小企业的后劲不足。高开业率和高废业率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从而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非常谨慎。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五年淘汰率近70%,约30%的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仅有三成左右具有成长潜能,七成左右发展能力很弱,能够生存十年以上的中小企业仅占1%。因此,中小企业无论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面临着诸多融资障碍和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些中小企业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做假账、资本空壳、核算混乱等问题;还有一些中小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恶意偷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很难通过一般渠道获得。因此,银行提供贷款或投资人进行投资时,需要加大人力资源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这既增加了银行或投资人的贷款和投资成本,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