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融资存在的外因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类型 > 私营企业法律知识

民间融资存在的外因是什么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06

 
383870
在实践中企业融资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而除了银行贷款,还有民间渠道可能融资,而造成企业民间融资的原因有很多,那么民间融资存在的外因是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主体缺位,银行融资主渠道不顺畅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商业化改革步伐,将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以综合考虑资金安全性和效益性。信贷权限集中到省分行甚至总行,取消了一些贷款不良率高和经营亏损严重的县级行的贷款权限。基层行只保留了一定的贷款审批权,而且数量很少,权限也较小。农业银行虽然为农村经济服务,但也从农村地区撤离,将重点放在大型项目和农业基础设施贷款上,县级及县级以下机构的主要职能只是吸收存款。信用社虽名为农村经济服务,但由于规模小,难以承担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这种格局与农村经济、地方经济、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了强烈反差,导致资金需求不得不通过民间融资解决。

资金投向缺陷,银行资金对民营经济投放不足

首先,国有银行向民营企业贷款存在制度上的冲突。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服务于国有企业,而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贷款有一定的责任。然而,对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贷款呆坏账不能核销,一旦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收不回来,国家是不负责任的。此外,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涉及到侵犯国家财产、受贿、金融诈骗等嫌疑。

其次,中小民营企业不具备规模优势,单笔贷款数额相对较小,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所付出的业务量和交易成本都要大得多。国有正规金融机构基于效益优先的经营策略,将信贷集中向发达地区、优质客户和批发业务倾斜,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和民营经济的投入逐步减少,导致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资金的支持有限。

再次,中小民营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相比,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经营行为短期化,贷款风险增大。一方面,不少中小民营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信誉不高,倒闭歇业率较高。某些中小民营企业出现资不抵债后,企业主逃废银行债务,严重破坏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管理层面上,法制观念淡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信息不透明,缺乏有关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数据,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真实数据的审查难度。此外,中小民营企业在借贷过程中没有能力向银行提供合适的贷款抵押品,有的从未向正规金融部门借过款,大部分根本没有资信记录。这些因素导致银行出现了借贷、慎贷甚至恐贷的现象。

直接融资渠道有限

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以股票融资为主,但入市门槛较高,只有少数扩张较快的民营企业集团才能进入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容量相对较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三板市场由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市场容量依然很小。

我国对债券融资的管理也比较严格,即使效益良好、资信良好的大企业往往也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方式融资。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只有股份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由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其他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资格发行公司债券,并且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分别不能低于3000万元和6000万元。债券融资规模仅为股权融资的1/5,债券融资中国债和金融债券约占总规模的90%,公司债券仅占10%。

公司类型热门知识

  1. 股权转让协议和增资协议的资金受让方不同
  2. 民间融资存在的外因是什么
  3. 股东协议
  4. 非法采矿的法律后果及财产责任
  5. 一人公司的监事会
  6.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
  7. 遇到建筑工程劳务分包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处理
公司类型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