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甄别民间借贷中的非法集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犯罪法律知识

如何甄别民间借贷中的非法集资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2

 
398511
最高法刑三庭:亲友圈集资是否属于非法集资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非法集资的社会性特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罗国良副庭长的解释,认定非法集资的必要条件是“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如果某人没有向社会公开宣传,而是在亲友或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那么这种行为不属于非法集资,因为集资对象具有特定性且限定于有限范围内。

警惕非法集资的六大陷阱

以下是六种常见的非法集资陷阱,需要引起警惕:

1. 假冒民营银行

以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为借口,谎称已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牌照,虚构民营银行名称,以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的方式非法集资。

2. 非融资性担保企业非法集资

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一种方式是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另一种方式是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资金。

3. 以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为旗号的非法集资

假冒或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通过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高额预期回报的承诺,诱骗群众向指定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4. 以“养老”为旗号的非法集资

这种形式有两种突出表现。一种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和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举办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引诱老年群众投入资金。

5. 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

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6. 假借P2P名义的非法集资

以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为幌子,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通过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结论

以上是最高人民法院明确的非法集资甄别标准以及六种常见的非法集资陷阱。公众应当警惕这些陷阱,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免成为非法集资的受害者。
延伸阅读
  1. 向多人借款算非法集资吗
  2. 非法集资的认定标准
  3. 单位内部职工集资算非法集资吗
  4. 什么是非法集资如何界定
  5. 个人间借款的法律注意事项

互联网金融热门知识

  1. 非法集资罪的认定
  2. 众筹的法律风险及国外监管措施借鉴
  3. 学校收的非法集资款被纪检部门收激后,应该怎么处理
  4. 所有的非法集资参与人都会被找到吗
  5. 非法集资受害人不去报案有啥后果吗
  6. 支付宝套现是违法行为吗
  7. 高速占地补偿款到底归谁
互联网金融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