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5
众筹是一种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传播的特性,发动公众的力量,集中公众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中小企业、创业者或个人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众筹可以分为债权众筹、股权众筹、回报众筹和捐赠众筹等不同类型。
相较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的特点在于小额和大量。它的融资门槛低,不再以商业价值作为唯一判断标准,为新型创业公司提供了一条新路径。众筹的基本特征包括通过互联网完成投融资全过程、依托社交网络进行市场营销、低成本高效率、大众参与直接贡献。
众筹的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社区募资。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这种基于社区的融资模式迁移到线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并拓展了潜在的受众。早在2000年初,众筹就成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受益于这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小企业和缺乏背景的企业家们得以通过网络平台募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众筹成为一种流行的融资方式。
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众筹融资发展迅速。根据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2009年全球众筹融资额仅5.3亿美元,2012年达到27亿美元,2013年达到51亿美元。全球众筹融资平台数量也在增加,从2007年的不足100个增加到2012年底的超过460个。从地区分布来看,北美和欧洲是众筹最活跃的地区,占全球融资总额的95%。回报众筹融资占据主导地位,并保持较快的增长率。
由于众筹领域的迅速发展和风险的增加,国内对众筹的监管需求日益增加。在国内监管法规出台之前,我们可以从美国和英国的监管措施中获得一些启发。
2014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发布了《关于网络众筹和通过其他方式发行不易变现证券的监管规则》,并于2014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英国P2P金融协会的统计,2013年1-11月,英国替代性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6亿英镑,其中P2P网络借贷占比高达79%。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将众筹分为借贷型众筹和股权投资型众筹,并制定了不同的监管标准。从事这两类业务的公司需要获得金融行为监管局的授权,而捐赠类众筹和产品类众筹则不在监管范围内。
通过借鉴国外众筹的监管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众筹的法律风险,并为国内众筹活动的规范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