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保护案例分析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2-25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而颁布的法律,这部法律全方位的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通过这部法律,未成年人能够得到很好地保护。下面就和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透过一个未成年保护案例来详细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效力。
案情介绍
2005年2月,宋-蓉因怀孕到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6月13日区妇幼保健院为宋-蓉作三维彩超检查,未见异常,9月26日宋-蓉在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下一女,10月1日宋-蓉与其女出院。2006年6月25日,宋-蓉与其夫徐-林带新生女到区妇幼保健院看病,初步诊断为心脏收缩期杂音及重症肺炎。宋-蓉与徐-林认为区妇幼保健院在为宋-蓉作产前检查时没有尽职尽责,没有检查出小孩患先天性疾病,即将小孩留在区妇幼保健院离去。区妇幼保健院考虑到小孩患有重症肺炎,而自己没有治疗小孩肺炎的能力,遂将小孩送到四川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院”)治疗,并预交了相关的治疗费用。此后,区妇幼保健院多次与宋-蓉、徐-林联系,告知小孩在省医院住院治疗,希望二人到省医院看望小孩、并办理相关住院手续。同时区妇幼保健院向公安机关报案,经公安机关多次调解未果。至今,小孩在省医院住院治疗已产生9000千余元的医疗费。为了正常医疗活动,保护其合法权益,区妇幼保健院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请法院判决:一、宋-蓉、徐-林夫妇承担法定的抚养义务和监护责任;二、宋-蓉、徐-林付给区妇幼保健院预交的医疗费9000元。
亲权及对未成年人监护责任
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管教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监护是指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的监督和保护。亲权和监护都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合法利益。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或权利义务来源于亲权和监护两个方面。亲权是基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而监护是通过法律设定的。亲权和监护的目的都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不履行或滥用亲权的责任
不履行或滥用亲权是指父母以不作为的方式怠于行使亲权,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漠不关心,或者不正确行使亲权,疏于保护未成年人,甚至利用未成年人获取不正当利益。不履行或滥用亲权的责任包括人身和财产两个方面,本文仅讨论人身方面的责任。父母不履行或滥用亲权的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此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医院对遗留的未成年人的责任
医院作为医疗机构,应当始终履行职责,即使遇到与病人家属发生医疗纠纷导致病人被遗留在医院的情况,医院仍然应当继续履行医疗职责。无论病人家属是否履行亲权或滥用亲权,医院应当将病人视为病患,继续进行治疗。医院不应该因为病人家属的行为而终止医疗行为,否则医院可能要承担违约责任或损害赔偿责任。同时,医院还应当承担看护责任,确保被遗留的未成年人得到适当的照顾和保护。
亲权人遗留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
亲权的丧失
根据现代立法思想,亲权关系不仅是私法关系,也是公法关系,国家有责任保护亲权。当父母未能履行亲权义务或滥用权利时,国家可以干预并剥夺其行使亲权的资格。亲权的丧失是指亲权人因法定原因而失去行使亲权的资格。亲权人丧失亲权的法定原因包括:亲权人对未成年子女人身实施犯罪、教唆或引诱未成年子女犯罪、侵害未成年子女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不履行亲权义务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滥用亲权造成一定后果、亲权人有显著劣迹等。在我国,血缘关系备受重视,因此剥夺亲权的程序还未在司法实务中建立。在出现上述危害亲权情形时,通常依靠亲权人之外的其他尊亲或者社会力量来监护未成年人,而不是由人民法院直接剥夺亲权。因此,未成年人暂时无人监护的情况下,亲权仍然存在,不能随意剥夺。
监护的取得
亲权和监护是两个不同的法学概念,亲权是监护的基础和补充。设立监护的条件包括:未成年人不在亲权照顾下(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外)以及亲权人不能行使亲权。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除父母外,其他自然人或相关职能机构可以担任监护人。监护人的指定可以通过有监护资格的法定监护人约定或者由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指定。未经上述程序,任何自然人或社会团体都不能获得监护权。对于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未成年人,幼儿园、学校承担的是管理责任,而不是监护责任。因此,在本案中,被遗留的未成年人虽然暂时无人监护,但医院并不能因此获得监护权。
医院的责任
综上所述,亲权人遗留未成年人并不导致亲权丧失,根据有亲权无监护的原则,监护并不发生变更,医院也不能取得监护权。医院对于未成年人的责任是履行其职业的看护责任,而不是临时监护责任或管理责任。如果未成年病人被治愈后,亲权人仍然不履行亲权,医院不能放任不管或擅自转移未成年人,而应当向相关职能机构报告,并在征得同意后将未成年人送至民政收养机构。
建立亲权制度,完善违反监护的责任
建立亲权制度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亲权的使用,有关亲权的规定也只是零散地出现在《民法通则》、《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因此,应通过立法来补充这一缺陷,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亲权制度,以适应现代家庭的需要。通过修正民法或婚姻法,明确亲权的主体、行使原则、内容、丧失、恢复和消灭等方面的规定,切实保护亲权和未成年人的权益。
完善违反监护的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18条第3款的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然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履行监护责任应当承担何种责任,这导致在审判实务中难以操作。因此,应当完善违反监护责任的规定。在制定相关责任时,应考虑我国的家庭、亲属传统和现行法律建设的现状,明确违反监护责任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同时,应兼顾亲属关系的特殊性,避免过于细化责任的划分,为相关职能机构提供多层次适用法律的空间。通过对该未成年保护案例的介绍和解读,可以加深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并使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未成年人的权益,从而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