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买卖中的法律陷阱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买卖 > 商品房买卖法律知识

商品房买卖中的法律陷阱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7-24

 
363042
有时在购房时要取得相应的购房资格,一些人会将取得的购房资格转让给第三人,那么购房资格转让协议是否有效,关于商品房买卖存在哪些陷阱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商品房买卖存在哪些陷阱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广告陷阱

开发商为了促销房屋,常常在售楼广告中美化配套设施,如绿化、会馆、学校等,但这些承诺往往不会写入合同。当规划变更或者配套设施无法实现时,购房人很难得到补偿,开发商常常推卸责任或者以合同约定不清为借口。

二、销售陷阱

开发商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设下陷阱:

1. 内部认购:在取得预售证之前,开发商进行非公开的商品房销售。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往往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2. 制造假象:在房屋数量、户型、朝向等方面进行虚假宣传。

3. 现场道具和售楼气氛:售楼人员常常利用客户的购房意向,通过声称某种户型只有一套或者要求客户交付订金来套取客户。

三、“五证”陷阱

合法的房地产开发商必须具备完整的“五证”、“二书”。然而,有些开发商为了掩盖虚假情况,常常不出示这些文件的原件,或者找借口不方便提供。售楼人员常常要求客户先签订认购书或合同,一旦客户交付订金或购房款,开发商就会变脸。

四、合同陷阱

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需要注意:

1. 合同中可能有许多空白的地方,这些空白处为开发商提供了作弊的条件。

2. 合同中选择性填写的部分可能为空白,购房者以为该说的都已注明了,殊不知这些空白处为开发商提供了作弊的条件。

购房资格转让协议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购房资格转让协议属于期待利益转让,合同是有效的。法律对购房指标的转让并没有明确禁止,除了经济适用房、军用房等特定情况。因此,在法律上购房指标转让属于空白。

此外,《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但这仅限制了物权行为,而转让购房名额并非物权范畴。因此,在与单位签订协议时,职工尚未实际取得房屋,购房权利只属于资格权利,属于债权范畴。购房资格转让过程中的纠纷属于购房资格转让纠纷,而非房屋所有权转让纠纷。转让行为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没有损害他人利益,因此协议是有效的,双方应当继续履行。

延伸阅读
  1. 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规定
  2. 房地产销售广告的内容要求
  3. 谢先生购房合同纠纷案件分析
  4. 交了定金后是否能向开发商拿回定金
  5. 商品房定金的退还问题

房屋买卖热门知识

  1. 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要约性及其具体确定标准
  2. 房屋买卖协议的法律效力
  3. 公司集资房过户所需材料
  4. 购买的车位面积缩水如何处理
  5. 购房者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
  6. 合同编号:
  7. 商品房买卖中的法律陷阱
房屋买卖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房屋买卖合同下载

  1. 商品房买卖定金协议范本(重庆市官方版)
  2. 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
  3.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4.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