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比例原则的含义及作用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原则法律知识

行政法比例原则的含义及作用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1-22

 
328074

我国行政机关应遵守的原则

在我国,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行为时需要遵守多项原则。其中,比例原则是最为灵活的原则之一,因为它赋予了行政机关适当的自由裁量权,以尽量减少对相对方的伤害。本文将针对行政法的比例原则进行相关分析。

一、比例原则的含义

比例原则指的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综合考虑公益与私益,选择对相对人侵害最小的适当方式进行行政行为,并避免超过必要限度。因此,比例原则也被称为“最小侵害原则”、“禁止过度原则”、“平衡原则”等。在符合宪法的前提下,比例原则先考虑手段的有效性,然后选择对公民权益侵害最小的手段来实现同样的目标。最后,还需要进行利益上的综合权衡,评估此手段实现目标所带来的价值是否过高,是否超过了对公民人身财产等基本权利的损害。

二、比例原则的法条体现

比例原则在我国的法律中有多处体现。例如,《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只有在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达到滥用职权或显失公正的程度时,法院才能作出撤销或变更判决。在行政法层级上,学者对比例原则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三分法学说”和“二分法学说”。根据“三分法学说”,比例原则包含三个子项原则,即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均衡原则。妥当性原则关注手段对目的的实现作用,必要性原则注重手段的最小负面影响,均衡原则则是对采取该手段所欲实现的目的的价值进行考量。

三、比例原则的要求

(一)合目的性

合目的性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裁量权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目的。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行政机关需要在作出决定之前准确理解和正确确定法律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法律会明确规定其立法目的,但有时法律规定的目的可能较为含混,这时行政机关需要根据立法背景、法律的整体精神、条文间的关系和规定的含义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二)适当性

适当性是指行政机关所选择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应当为法律所必需,且与结果之间存在着正当性。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行政机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拟采取的措施是否有利且必要以实现结果。

(三)损害最小

损害最小是指在行政机关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选择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换句话说,行政机关在能够以轻微方式实现行政目的时,不能选择使用更激烈的手段。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是必要且适当的,应避免对当事人权益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本文对行政法的比例原则进行了相关分析。无论行政机关如何行使比例原则,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滥用或变相乱用。正因为比例原则的灵活性,行政机关需要加强干部素质,严格遵守法律程序,更好地运用比例原则为人民谋福利。如需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咨询手心律师网律师!

延伸阅读
  1. 程序正当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2. 全国司法考试答案分析2014:行政法2010年单选题
  3. 行政比例原则刍议
  4. 行政强制比例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合同己签约履行未盖章怎么办
  2. 民法上抗辩权的保护的表现
  3. 合同履行后应该注意防范哪些风险
  4. 承揽人需对定作人提供的材料履行保管义务吗
  5. 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规定有哪些内容
  6. 没有履行合同怎么办
  7. 合同履行方式与约定不一致怎么办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