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9-07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确定了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修正案规定,生育一孩或两孩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同时,失独家庭将继续享受扶助,这一规定在修改法律之前就已存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允许实行普遍二孩政策,强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并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具有生育证的夫妻生育二胎,产假为98天,包括所有节假日。如果难产,则再增加30天。对于生育多胞胎的夫妻,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
女职工的生育津贴按照上年度平均缴费工资计算。
女职工在工作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计算为工作时间。
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可以申请产前假,如单位批准,工资按八成发放。
经单位批准,职工生育后可以请哺乳假,而男职工可以获得5天带薪休假。
请3个月或6个月哺乳假的职工,工资按本人基本工资加职务岗位津贴、省直补贴的80%发放,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请一年(含法定产假)哺乳假的,工资照发,职务岗位津贴、省直补贴停发。不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不论是生育一孩还是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规再生育的夫妻,都可以享受陪产假。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导致各地修订了最新的生育条例,提倡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的同时,将原来的晚婚晚育假调整为奖励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妇女,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可以再享受30天的奖励假。配偶的陪产假也调整为10-15天,甚至25天。在陪产假期间,配偶的工资应当由用人单位按照正常出勤应得的所有劳动报酬发放。
目前,12个省份已经取消了晚婚假,并对产假和男性陪产、护理假做出了一定调整。其中,山西、安徽、江西、山东、四川、宁夏等6个省份的产假为158天,福建的产假最短为158天,最长可休180天。而天津、浙江、湖北等3个省份的产假为128天,相差近两个月。广东省从2016年9月29日起,将原来的30天奖励假延长至80天,产假为178天。在陪产和护理假方面,广西和宁夏假期最长,为25天,而天津、山东仅有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