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认定消费欺诈行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法律知识

怎么认定消费欺诈行为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4-17

 
179524
很多商家存在一些欺诈消费的现象,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行为就可以进行投诉举报,那么怎么认定消费欺诈行为?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认定消费欺诈行为

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1. 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2. 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

3. 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

4. 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5. 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6. 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7. 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8. 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

9.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10.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11. 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

12. 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

13. 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

2. 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

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个别消费者应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3. 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

虽然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主观故意,但从文义上理解,欺诈就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欺诈”二字本身已经揭示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所以,在下列6种情形下,经营者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故意,就属于欺诈:

1. 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

2. 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

3. 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或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

4. 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5. 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

6. 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如何取得消费欺诈行为的证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据是消费者维权的前提,也是消费者维权的有力武器。

结合消费纠纷的特点,消费者应收集以下三个方面的证据:

1. 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如商品的购货发票、服务发票、货物销售单、保修凭证、收款收据、质量承诺书、合同文件等;

2. 反映欺诈及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产品宣传单、促销活动单、问题产品的样品、标的物检验鉴定结论等;

3. 能够证明经济损失情况的证据,如损失清单、单据、现场勘查记录等。

在消费实际中,消费者往往忽视线上证据的保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明确规定,视听资料包括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电子数据的规定。由此可见,网上聊天记录、微博、手机短信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都可以视为民事案件中的证据。

因此,建议消费者在网购时注意保留以下三个方面的证据:经营者的基本信息,如电商平台提供的卖家信息、电子营业执照,尽可能通过聊天工具获取卖家的真实身份、地址等信息;反映交易形成的证据,如网上商品介绍网页、网上交易(订单)记录、聊天记录、票据、发货单、快递单等;反映欺诈或损害存在的证据,如收到的实物照片、对比照片、检验鉴定结论、聊天记录、损失清单等。

延伸阅读
  1. 价格欺诈几倍赔偿
  2. 怎样认定经营者欺诈
  3. 网游运营商有欺诈行为哪里能投诉
  4. 工程工期定额的相关法律解读与应用
  5. 双倍赔偿法律规定及适用范围解析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换货时不小心把千足金换成了足金能换回来吗
  2. 网络强制消费怎么处理
  3. 电动车自燃消费者如何维权
  4. 购买商铺后如何有效维权
  5. 货到付款拒收是否需要赔钱
  6. 美容院无项目价格表可以投诉吗
  7. 病人是否享有知情权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