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9-16
在确定购房目标后,购房人将进入与开发商进行实质性接触的谈判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三个过程:谈判内容、签订购书和签订合同。
谈判主要涉及房屋价格、付款方式、装修交工标准、配套设施、入住时间、物业管理费用等必要内容。其中,房价的谈判至关重要,购房人应争取最大限度的优惠价格,以保护自身利益。
在现阶段的售楼过程中,购房人通常会先签订《房屋认购书》并支付定金。然而,签订《房屋认购书》并不是正式签约的必要前提,因为我国相关法律和法规并未明确规定购房者在签订正式销售合同前必须先签订《认购书》。
《认购书》约定购房者在限定时间内签订正式合同,否则视为购房者违约,定金将被扣除。因此,在签订《认购书》之前,购房人必须充分考虑并确保清楚明白相关风险后才能签署。
1) 签合同
购房人应携带身份证、手章等相关资料,在约定的时间前往开发商售楼处签订合同。购房合同的签订是购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购房人的权利和义务都包含在合同中,一旦签订即受法律约束。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请购房人再三斟酌合同条款,了解购房合同应注意的问题,并确保对合同各条款的含义清楚明了。
2) 合同备案
一般情况下,双方自签订合同之日起30日内,开发商会携带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合同到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合同备案。如需办理银行贷款购房,合同备案后,购房人还需前往银行、房地产管理部门、保险及公证部门办理贷款手续。
1. 提高取证意识
购房人在验房、收房过程中应注意取证。如果遇到开发商延期交付房屋的情况,购房人应保留相关证据,如收房通知书及邮寄单等。在与开发商工作人员共同验房时,对于房屋存在问题,应及时在验房单中记录,并经双方签字确认。
对于争议事项,购房人可采取拍照、摄像等方式获取视听资料,对于可能影响房屋正常使用的重大质量问题,必要时可聘请有资质的工程质量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作为日后与开发商协商或诉讼过程中的证据。
2. 以合同约定为依据维护自身权益
购房人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房屋交付条件的约定。在合同有约定而开发商未按约定履行交付条件或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购房人有权拒收房屋并主张损失。
对于仅存在质量瑕疵可通过维修解决且不足以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购房人切忌轻易拒收房屋,应按照合同约定解决。否则,不仅对自身权益无益,还可能承担受领迟延的不利后果。
3. 提起准确、适当的诉讼请求
购房人在权益受损情况下,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起诉时,购房人应准确区分开发商的延期交房责任与维修责任,并根据合同约定和房屋质量实际情况选择诉讼请求。同时,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购房人在开发商违约时可在支付违约金与赔偿损失之间选择向开发商主张权利,以选择更有利于自身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