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2-18
国际商事仲裁作为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有效手段,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欢迎。然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制度与仲裁的初衷相悖,妨碍了仲裁的高效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默示放弃制度成为了一种形势所趋的方法。
仲裁裁决是仲裁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就争议作出的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仲裁裁决的撤销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申请并经法院审查核实后,将裁决撤销使之无效的一种特殊程序。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是国家司法干预和监督仲裁活动的一种方式。各国立法对仲裁裁决的撤销事由存在不一致和混乱。
根据1958年《纽约公约》第5条,裁决地所在国之主管机关有权撤销仲裁裁决。各国立法通例可以将裁决撤销的事由归纳为:仲裁协议无效、违反正当程序、仲裁庭越权、仲裁庭组成不当、违反公共政策等。
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具有约束力,但当事人有权主张撤销事由。然而,根据各国立法通例,当事人可以以某种行为默示放弃对仲裁裁决提出撤销的权利。即使存在法定理由,如果当事人在仲裁程序期间已知这些理由却未提出反对,就构成对撤销理由的默示放弃。
2.1.1 禁止反言原则
禁止反言原则认为,当事人既已发现了仲裁协议无效、仲裁庭无管辖权、仲裁程序不当等情事,但仍继续参加仲裁程序并且不提出异议,就不得再提出反言。
2.1.2 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认为,如果当事人在明知仲裁协议或仲裁程序存在瑕疵的情况下,不及时提出异议并继续参加仲裁程序,再在裁决结果对其不利时否定仲裁协议和裁决的效力,违背了诚信精神。
3.1 仲裁裁决撤销理由的默示放弃制度与仲裁的优越性相悖
仲裁裁决的撤销制度与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制度构成了对仲裁的双重司法监督,损害了仲裁的优越性,并且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相悖。
3.2 仲裁裁决撤销理由的默示放弃制度的实际意义
裁决地的选择往往是偶然的,与当事人的实际关系不大。仲裁地法院对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没有实际意义。此外,仲裁裁决不是按照任何国家的法律作出的,任何国家法院都不能对裁决行使撤销的权力。对仲裁裁决的唯一补救方法就是拒绝承认和执行该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