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1-26
涉外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确立是我国仲裁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进步。然而,目前仲裁法对于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并未直接规定具体的理由,而是援用了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这导致了一些立法上的问题和实践上的不足,与国际通行规定和做法存在差距。
1. 没有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与国外仲裁法相比,我国法律对于“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缺乏规定。这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前者属于事实判断,后者属于法律判断。此外,两者举证责任也不同。因此,对于这一撤销理由,宜明确表述为“没有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
2. 申请人未得到通知或未能陈述意见:这一撤销理由的内容相对明确,但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应将“被申请人”解释为“申请人”,因为在撤销裁决的程序中,申请人对于撤销裁决的请求负有举证责任。其次,在“由于其它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陈述意见的”这一条款中,应加以限制,只有在受侵害程度严重且不可容忍的情况下,才能认定。
3. 裁决事项超出仲裁协议范围或仲裁机构无权仲裁:尽管这两种情形都是仲裁庭审理了本不应审理的事项,但性质不同。前者与国家法律不悖,只是当事人未授权,而后者则违反国家强行法。对于这两项理由,应指出两点:第一,在越权审理的情况下,若裁决的事项可以相互分离,应仅撤销“超越仲裁协议范围所作出的部分裁决”,而非整个裁决。在无权审理的情况下,由于裁决与强行规定相抵触,整个仲裁裁决应归为无效,故应撤销整个裁决。第二,关于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情形,属于争议的不可仲裁性问题,应由法院认定,而非当事人举证。
4. 涉及公共秩序的问题:仲裁法对于涉外仲裁裁决并未援用民事诉讼法关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然而,公共政策是各国通用的制度,即使立法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在必要时也可适用公共政策。因此,今后修订仲裁法时应明确规定这一撤销理由,并处理好与民事诉讼法的协调问题。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应严格掌握裁决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认定。
1. 明确管辖法院:目前仲裁法并未明确规定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管辖法院。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管辖法院应为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具体哪些中级人民法院有权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根据仲裁法的规定,除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总会及分会所在地的三家中级人民法院之外,各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的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都有权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2月25日发布的规定中进一步明确了涉外仲裁裁决撤销案件的管辖法院。根据该规定,申请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第一审案件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修订仲裁法时应考虑这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