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作出后,仲裁当事人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在执行程序中,被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不论是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还是被申请人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必须提出证据证明涉外仲裁
如果我国和被执行人所在国或其财产所在地国缔结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有司法协助的内容,我国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条约的规定,向该国法院提出承认和执行我国法律文书的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
问题,即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申请撤销、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以及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所作出的法院裁定是否发生即时生效法律效力、是否允许当事人上诉的问题。根据上述规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对涉外仲裁裁决司法审查结论设置上诉权在我国的现有法律制度中是存
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方式与解决其他各种商事纠纷一样,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形式,用仲裁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的涉外仲裁制度始建于50年代,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组建了150多家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对当事人申请或者外国法院请求我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外国法院判决或者仲裁裁决,我国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我国法律,或者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进行审查,裁定
各国的立法与实践中,对外国仲裁裁决的监督,法院地国不能作出撤销仲裁裁决的处理,只能是承认与执行或者拒绝承认与执行。在启动司法审查的主体上,仲裁裁决的当事人自然能够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而案外第三人能否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在理论与实务中存在一定的争议。综上所
第六十五条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的仲裁,适用本章规定。第六十八条涉外仲裁的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涉外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第七十条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涉外仲裁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
中国大陆的外国投资者往往求助于仲裁条款,作为处理争议的安全选项,他们会选择一家外国仲裁机构进行听证并做出裁决。大体上,在中国法庭是不可对外国仲裁裁决提起上诉的,因此任何仲裁裁决都是最终裁定,并在法律上具有强制力。令许多商业当事人惊讶的是,中国的法院一
涉外仲裁,也称国际仲裁,主要是指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即在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活动中,当涉外仲裁事人根据他们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确定的法律关系上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各方都同意的仲裁裁机构进行仲裁的活动。裁决是终局的,对各方均有约束力。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作了特别规定。涉外民事诉讼的程序包括确定管辖法院、递交起诉书、确定适用的法律、向法院递交立案申请书、庭前程序、开庭审理、法庭裁决、上诉和执行。具体来说,确定管辖法院需要考虑合同中的仲裁约定或管辖法院约定,如果没有约
根据这个规定,在仲裁庭作出的裁决生效,并在履行期满后,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执行。由于我国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执行案件实行级
1994年《仲裁法》颁布之前,我国已有14个法律、82个行政法规和190个地方法规对仲裁机构、仲裁程序和仲裁裁决等问题作了不同程度的规定,但对当事人是否有权申请撤销裁决以及撤销裁决的情形和撤销裁决的程序等问题基本没有涉及。《仲裁法》实施后,除了仍然保留上述不予
世界各国为使其涉外仲裁裁决不仅在国内得到承认与执行,而且,也使其在国外得到承认与执行,于1958年6月10日在美国纽约订立《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因此,中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国领
(一)建立撤销涉外仲裁裁决裁定上诉制度的必要性。建立撤消涉外仲裁裁决裁定的上诉制度,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保护的条件。建立涉外仲裁裁决裁定的上诉制度是解决我国仲裁中存在问题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了规范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程序,现行仲裁立法确立了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报
5当事人须提交请求承认与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书及其相关文件,如据以执行的生效涉外仲裁裁决书及其译本,以及按照有关国际条约及被请求国际法律的要求,需要办理的申请执行手续所需要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