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交易欺诈消费者如何处理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02-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示,买房的人们是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买房的时候遇到不良的开发商,对其进行欺诈买卖。那么,商品房交易欺诈消费者如何处理?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商品房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及其处理方式
一、商品房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如果存在欺诈行为,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损失的数额,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欺诈在合同中指的是一方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以谋取利益。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在售房过程中存在的欺诈行为,是否适用上述规定以增加开发商的赔偿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分歧。大多数人认为购房是一种合同行为,应适用合同法,而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少数人认为购房也是一种消费行为,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二、商品房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处理方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中存在以下情形的,购房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出卖人双倍返还已支付的购房款:1、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2、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3、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购售双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等,商品房销售中的欺诈行为远不止上述三种情形。因此,希望有关人士能够继续努力,为争取购房者作为消费者的地位而努力,以尽可能多地保护购房者的利益。需要提醒购房者的是,适用双倍赔偿原则的情形仅限于上述三种规定,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谨慎,应按照前述章节中介绍的方法对项目进行法律审查,以免上当受骗后无法进行索赔。
相关法律规定(民法通则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三)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四)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 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六) 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七)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