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居委会能成为被告吗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村委会、居委会能成为被告吗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4-08-09

 
133092

村委会、居委会作为被告的法律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行政诉讼法的最新司法解释规定,明确了村委会、居委会可以成为案件的被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以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为被告。当事人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受行政机关委托作出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以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当事人对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以及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协会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实施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以该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为被告。当事人对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以及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协会受行政机关委托作出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以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村委会的设立依据

村民委员会的设立需要依据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同时考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历史习惯和经济状况等因素。

1.依据居住状况和人口多少

村委会的设立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的区域和人口情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不同地区的村民居住状况各异。因此,在设立村委会时,需要结合地区和人口情况进行考虑。人口聚集、地域较小的地方,可以单独设立一个村委会;人口众多、地域较大的地方,可以划分为几个村委会。对于散居的地区,地域较大且有一定人口的地方,可以设立一个独立的村委会;地域较大但人口较少的地方,可以与临近的村联合成立一个村委会。总之,需要使区域和人口适中,以便于实施自治。

2.参照历史习惯

村委会的设立还需要考虑历史形成的情况和村民的意愿。有些村虽然规模不大,但长期以来就分成几片进行管理,这样的村不应强行合并成立一个村委会,而应根据历史习惯和村民意愿设立几个村委会。有些邻近的村历史上就合并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共同的利益和要求,尽管地域较大,但不影响村民的自治活动,并且村民也不愿意分开,因此不应强行分开。尊重历史习惯,保持历史的连续性,不仅有利于发扬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维护和巩固群众之间的融洽和团结关系,而且可以避免重新划分引起的纠纷,保持基层社会生活的稳定局面。

3.参照经济状况

村委会的设立还需要注意经济发展状况,使其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而不是阻碍或破坏经济发展。通过合理组织和有效发扬民主、发展经济,使群众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是实行群众自治的根本目的。如果村委会的规模设置不利于经济发展,甚至破坏经济发展,就违背了群众自治的原则。因此,对于集体经济比较发达、规模较大且群众不愿意分开的地方,可以不分开。相反,对于规模过大、集体经济不发达且群众愿意分开的地方,应当分开。一般来说,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实行群众自治的条件较好,村委会的规模可以相对较大。经济不发达、交通和通讯不便的地方,村委会的规模应当较小。

延伸阅读
  1. 未召开村民会议签订的承包合同是否无效
  2. 村委会提留征地补偿款怎么办
  3. 滥用职权罪包括村治安员吗
  4. 签订征地补偿协议的程序是什么
  5. 如何签订征地补偿协议书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撤销判决及其适用情形
  2.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3. 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条件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