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1-29
行政不作为的法律救济主要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条途径。
根据1999年颁布的《行政复议法》第六条(八)、(九)、(十)项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根据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证书、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相关事项。如果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申请,未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或者没有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等三类行政不作为行为,相对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1989年的《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四)、(五)、(六)项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根据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如果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未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或者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抚恤金等三类行政不作为行为(其中拒绝颁发、拒绝履行不算作行政不作为行为),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从上述法条内容来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对于行政不作为行为的救济范围基本一致。尽管行政复议的范围表面上较广,但根据司法实践,凡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行政不作为行为都可以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两者的救济范围本质上没有差异。
有人对信访的救济功能表示质疑。然而,信访的宪法依据是宪法第四十一条,其中规定了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以及对其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信访人可以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对上述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表示不服,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因此,相对人可以通过信访的形式向信访工作机构和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不作为)的申诉,而信访工作机构和有关行政机关必须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对相对人的申诉进行登记、处理和答复。因此,信访已成为一种法定的救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