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之向人民法院申请取证解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之向人民法院申请取证解读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03

 
132654

诉讼中的证据问题及司法解释的不足

引言

随着我国法律的广泛宣传,以及人们历经与耳闻目睹的诉讼事件,诉讼当事人现已理解与接受“诉讼所追求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法院认定的法律事实。”这一观念。在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诉讼中,证据对各方诉讼当事人的官司胜败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也是不言而语的。

证据的稀缺性及司法机关的调查收集权

然而,在实际诉讼中,由于能够反映事实痕迹的证据实际并不多,直接证据更是微乎其微,诉讼当事人往往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无法取得必要的、完全存在的,甚至掌握在对方手中,或第三方持有的直接或间接证据,此时唯一的救济措施就只有申请司法机关收集取证。

司法解释的不足

《民事诉讼法》与《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了,诉讼当事人可以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还规定了“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由人民法院决定调查收集,似乎法律已为诉讼当事人指出了一项救济措施,但在实际诉讼中,却让人感到法律规定如同空文一条,在证据自负的制度下,一般诉讼案件中,法院根本不可能接受、理会诉讼当事人的申请,至于“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法院即法官根本就没有过这种“认为”,因此压根就不要提这茬。

执法缺陷与诉讼当事人的不信任

由于法律有规定,而法院、法官们又不执行,实质上出现了法律对诉讼当事人不适用的严重执法缺陷。司法解释本身是法官们审理民商纠纷案件的操作准则,应当说是对法官的,而不是对诉讼当事人的,因而造成诉讼当事人对法律的不信任,对法院的不信任的心态。

关于“新证据”的确定

《若干规定》仍然未解决什么是“新证据”这个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操作问题,只是在发现证据的时间段上作了划分,并以此来判断“新证据”。而发现证据的时间的真实性、可靠性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辨认真伪的棘手问题。一方将原本掌握的证据不提交,而说一审后发现的,法官有可能采信,而另一方明明在一审后取得的新证据,法官有可能不采信,这是由于没有严格的限制规定所致。另一方面,原在举证期限内所举证据,法官就有可能不采信,何况在一审后,或者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拿出的证据,法官自然更不会理会。结合前述的诉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调查收集证据的请求权都无法得到法律保障,“新证据”提出被法院采纳的可能性也实在太小。
延伸阅读
  1. 行政诉讼申请保全需要提供担保吗
  2.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需遵守哪些规定
  3. 行政诉讼证据的辨认和核实发生在哪个阶段
  4. 理解行政诉讼期限的含义与最长起诉期限的适用
  5. 行政诉讼法院收到被告提交的证据需要交给原告吗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企业应履行哪些消防安全职责
  2. 响水爆炸事故问责,涉及什么行为
  3. 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后行政部门如何处理
  4. 治安调解影响政审吗
  5. 诉前保全和诉讼中保全措施的具体作用
  6. 行政诉讼补充证据是什么意思
  7. 管辖权异议审理实体吗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