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条件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23
一、管辖权转移的定义
管辖权转移是指上级人民法院根据决定或同意,将某个案件的管辖权从上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下级人民法院,或者从下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上级人民法院的一种制度。它实质上是对级别管辖的一种变更和补充。
二、管辖权转移的条件
为了实现管辖权的转移,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进行移送的人民法院必须依法对案件具有管辖权。
2. 移送必须具有必要性和实际意义。
3. 移送必须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进行。
4. 移送必须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
三、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情况
行政诉讼管辖权的转移通常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1. 上级人民法院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这主要是因为下级人民法院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存在困难,或者在处理案件时可能导致不公正或不良影响,或者案情重大、复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下级人民法院处理有困难等。
2. 上级人民法院将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给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3. 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下级人民法院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审判的案件,需经院长批准后报送。
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特殊之处
一、特殊原因导致管辖权转移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如果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管辖。当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时,争议双方应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则应向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报告并由其指定管辖。
二、上级人民法院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如果下级人民法院认为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或指定管辖,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报请决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5年《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行政诉讼管辖权的转移只能是从下级人民法院转移到上级人民法院,取消了从上级人民法院转移到下级人民法院的规定,这与民事诉讼管辖权转移的最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