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6-04
行政诉讼的二审程序中,当事人是否可以再次补充证据呢?行政诉讼举证时限的及时性是指被告在收到原告起诉状副本后的一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
在提出答辩状时,被告应当一并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
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证据时,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如果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如果不是新证据,人民法院将不予采纳。然而,如果当事人经过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证据,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那么该证据可以视为新证据。
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2款规定了法院享有此项权力。
与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补充证据的权力不同,法院的调取证据职能应受到限制。司法解释第29条规定了法院有权调取证据的情形,包括原告或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法院调取,以及当事人应当提供但无法提供原件或原物的情形。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行政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旨在防止被告行政机关在“先裁决、后取证”的情况下行事。然而,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在法院同意的情况下,被告仍然有权去收集证据。司法解释第28条规定了被告经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证据的情形,包括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情形,以及原告或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被告在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证据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