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是什么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1-13
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
行政诉讼的性质决定了其证据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以下是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
1. 最终事实的证明
行政诉讼证据的最终目的是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2. 法定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被告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必须承担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定举证责任。
3. 证据的收集限制
行政诉讼被告不得自行向证人和原告收集证据,作为被告代理人的律师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4. 法院的证据收集权力
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收集证据的权力,但无收集证据的义务,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和判断证据。
提供证据的要求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各类证据时,必须符合法定要求才能具备有效力。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提供各类证据的具体要求如下:
1. 书证
当事人提供的书证应符合以下要求:
- 原则上应提供书证的原件,如果提供原件困难,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或节录本。
- 提供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抄录件时,应注明出版,并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印章。
- 提供报表、图纸、会计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时,应附有说明材料。
- 被告提供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有相关人员签名或盖章。
- 当事人提供外文书证时,应附有翻译准确的中文译本,并由翻译机构盖章或翻译人员签名。
2. 物证
当事人提供物证时,原则上应提供原物,如果提供原物困难,可以提供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
3. 视听资料
当事人提供计算机数据或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 应向法院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如果提供原始载体困难,可以提供复制件。
- 应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
- 声音资料应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 提供外国语视听资料时,应同时附有翻译准确的中文译本,并由翻译机构盖章或翻译人员签名。
4. 证人证言
当事人提供证人证言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 应载明证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
- 证人应签名,如果证人不能签名,应以盖章等方式证明。
- 应注明证人出具证言的日期。
- 应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5. 鉴定结论
被告行政机关提供的鉴定结论应符合以下条件:
- 应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
- 应有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
- 应有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 应有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
- 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
- 对于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还应说明分析过程。
6. 现场笔录
被告行政机关提供的现场笔录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并由执行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如果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应注明原因。如果有其他人在现场,可由其他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