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调解有哪些原则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调解有哪些原则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8-22

 
132392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调解原则

一、自愿原则与事实清楚原则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遵循自愿原则和事实清楚原则,以明确事实、分辨是非,并通过调解解决纠纷。调解一旦合法成立,具有实质上的法律效力。在行政诉讼调解中,应充分体现当事人双方的共同意愿,同时确保原告和被告能够平等协商,坚持合法性调解作为基本原则。

二、调解不能超越被告法定职权原则

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是国家授予的权力,其目的是为了管理国家事务。行政职权属于公权,不允许任意处分。被告的处分权或放弃权利必须限定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政诉讼中的调解不能以放弃或牺牲国家权益来追求"息事宁人"的目的。行政机关只有在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才能适用调解解决纠纷。

三、调审结合原则

行政审判实践中的协调作用已经证明,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调解无论是在审前还是审判中,都应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的原则,妥善解决行政纠纷。当然,调解不应仅限于一审程序,行政诉讼调解的确立已赋予当事人在二审、再审程序中选择调解的权利,以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四、原告利益优先原则

作为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原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不能以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因此在调解过程中应在充分保护原告利益的前提下进行。

延伸阅读
  1. 行政机关处理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原则
  2. 房屋拆迁光伏发电怎么赔偿
  3. 拆迁纠纷找哪个部门
  4. 土地保险赔偿不合理怎么办
  5. 行政诉讼的目的要求建立调解制度是怎样的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
  3.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4.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如下:
  5.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