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3

 
387112

一、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应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3日内提出听证要求。行政机关在调查终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通知当事人到场,并告知违法事实、法律依据和拟给予的行政处罚等事项。如果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告知有异议,且与行政机关的认定存在重大分歧,当事人可以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3日内提出听证要求。

二、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

为确保当事人有足够的准备时间,行政机关应在听证前的7日内通知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和地点。

三、听证的公开性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必须公开举行。这一规定旨在遵循行政处罚的公开原则,方便人民群众对听证进行监督,确保听证的公正性。

四、听证主持人的指定和回避

为保证听证的公正性,行政机关应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作为听证主持人。如果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权申请回避。行政机关应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进行审核,如发现主持人确实不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回避并重新指定听证主持人。

五、听证参加人的规定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听证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辩护和查清事实的机会和场合。当事人可以自己参加听证进行申辩,也可以委托近亲属或律师代理参加。

六、听证程序

在听证开始后,调查人员将指控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提出,并出示相关证据材料。当事人则有权进行申辩和质证。双方可以就各自出示的证据真实性进行辩论。听证结束前,当事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通过双方出示证据、辩论和陈述,为行政机关作出正确的行政处罚决定奠定基础。

七、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审核

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时向法院提供的证据之一。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交当事人审核或向其宣读听证笔录。如果当事人认为笔录有遗漏或差错,可以要求补充或改正。当事人确认无误后,听证主持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应在听证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拓展行政诉讼法律适用
  3. 行政处罚适用的对象是谁?
  4. 中国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确立及其内容
  5. 法律咨询:《行政诉讼法》规定可以起诉的行政强制措施有哪两类
  6.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7.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