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6-24
1. 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限
当事人要求进行行政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3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在调查终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通知当事人到场,告知违法事实、法律依据和拟予行政处罚等事项。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告知的事项有不同意见,并与行政机关认定存在重大分歧时,可提出听证要求。
2. 听证通知
行政机关应在听证前7日通知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和地点,以确保当事人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3. 听证的公开原则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公开举行听证是为了遵循行政处罚的公开原则,方便人民群众监督听证过程,确保听证的公正性。
4. 听证主持人的指定和回避
听证应由行政机关指定与本案无利害关系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主持人。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时,有权申请回避。行政机关应审核回避申请,如确实不符合法律规定,应另行指定听证主持人。
5. 参加听证的方式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代理人可以是当事人的近亲属,也可以是当事人聘请的律师。
6. 听证程序
听证开始后,行政机关指控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并提出证据和处罚意见,当事人有权进行申辩和质证。双方可以就出示的证据真实性进行辩论,辩论后当事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通过双方出示证据、辩论、陈述意见等,为行政机关作出正确的行政处罚决定提供基础。
7. 听证笔录
听证应制作笔录,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时的证据之一。当事人认为记录有遗漏或差错时,可以请求补充或改正。
另外,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即不包括当事人聘请律师、取得证据等个人所应支付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