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1

 
362269

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查和裁决的一种诉讼形式。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证据是确立事实、正确审理案件的基础。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主要包括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一、书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比如证明、书信、罚款单等。书证作为一种证据形式,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能够提供确凿的证明。

二、物证

物证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比如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的药品等。物证作为一种直接的证据形式,能够提供具体的实物证明。

三、视听材料

视听材料是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下来的有关案件的事实材料。比如用录音机录制的音响、语言;用录像机录取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等。视听材料既可以由当事人提供,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主动索取或复制。

四、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人民法院制作的对案件事实的陈述。除了精神或生理上有缺陷而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和案件的诉讼代理人不能做为案件的证人外,任何公民和组织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证言一般应亲自出庭,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以书面形式作证。

五、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的陈述是指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关于案件事实和证明这些事实情况的叙述。由于行政争议就是在当事人之间进行的,所以他们最了解争议的事实。当事人的陈述是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线索,但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研究和审查。

六、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人民法院指定的专门机关对行政案件中出现的专门性问题,通过技术鉴定作出的结论。由于行政案件涉及许多专业技术管理领域,所以鉴定结论是行政诉讼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证据形式。比如卫生监督机构对药品质量的检验证书。

七、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现场或者对不能、不便拿到人民法院的物证,就地进行分析、检验、勘查后作出的记录。它是客观事物的书面反映,是保全原始证据的一种形式。勘验笔录常常用于涉及房产、土地、山林、环保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纠纷。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现场当场实施行政处罚或其他处理决定所做的现场情况的笔录。

以上七种证据形式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民法院在审查证据时,应当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并注意各种证据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与待证事实的关系。只有经过法庭审查属实后,这些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延伸阅读
  1. 如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 厂房拆迁纠纷找哪个部门?
  3. 法院对行政诉讼证据的调取程序及意义
  4. 原告:_____________________,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律师行政诉讼的技巧与风险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拓展行政诉讼法律适用
  3. 行政处罚适用的对象是谁?
  4. 中国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确立及其内容
  5. 法律咨询:《行政诉讼法》规定可以起诉的行政强制措施有哪两类
  6.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7.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