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1-10
目前,事业单位人员辞职引发的争议日益增多。一般情况下,当事业单位员工提出辞职申请而单位不同意时,员工可能会选择单方面离职,而单位则保留员工的人事档案。然而,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员工没有人事档案会面临一系列问题,例如工作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进入国际大企业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无法办理社会保险事宜,以及无法办理出国的相关手续。这种人事档案与员工分离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可以分为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和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两类。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与单位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其辞职条件、辞职程序和辞职纠纷的解决均适用《劳动法》及相关行政法规。然而,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如学校的教师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并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人员与单位的关系不适用《劳动法》,而是适用国家相关的人事管理法规。
根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提出辞职申请。申请人应当根据人事管理权限,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在收到辞职申请后的三个月内办理辞职手续,并发给辞职证明书。同时,根据国家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规定,还应进行人事档案移交和接转手续。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人员的辞职并没有实质性的要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可。
对于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事业单位人员,其辞职争议适用《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当争议发生时,双方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单位所在地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