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7-26
履约验收是对供应商履行合同情况进行检查和审核的过程,也是检验采购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做好验收工作,可以评估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和信誉,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以保护采购人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重供应商的确定和购买行为、轻履约验收的现象。尽管采购人在合同订立前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没有重视验收环节,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履约结果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情况时有发生,给采购人造成一定损失,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公共利益。因此,政府采购法要求加强采购人的验收意识,以保证采购质量。
1. 组织好验收工作。
采购人应指定验收人员,并全权负责验收签字工作。如果采购人委托采购代理机构承办采购事务,采购代理机构应根据委托代理协议的规定,代理采购人组织验收。
2. 大型或复杂的采购项目应请专业机构参加验收。
根据采购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验收能力,采购人应开展验收工作。通常情况下,大型或复杂的采购项目对验收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为了增强验收能力,采购人应邀请经过国家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参加验收。各行各业都有这类机构,例如建设部门认定的工程管理机构、国家质量检测部门认定的检测机构等。根据本法规定,即使请专业检测机构参加验收,验收方仍然是采购人或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
3. 验收方的权利与义务。
验收方负责对供应商的履约进行验收,并在验收书上如实记录验收情况,并亲笔签字。验收方要对自己的验收意见负责,如果验收意见与事实不符,损害了采购人或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验收是政府采购程序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采购质量的有效措施。采购人应高度重视,依法组织验收工作。参与验收的人员应客观公正地提出验收意见,不得进行假验收,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供应商应按照合同约定履约,如果发现以劣充优、偷工减料等行为,同样会受到应有的处罚。情节严重的供应商还可能被列入不良供应商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