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10-27
消费者与经营者可以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争议。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互相交换意见,寻求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具有速度快、履行率高等特点。如果经营者讲信誉、讲质量,或者纠纷的金额较小,使用这种方法解决比较快,结果也比较圆满。目前,许多经营单位都建立了为消费者服务的机构和规章制度,越来越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协商和解这种方式将使用得越来越普遍。然而,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缺乏强制性的约束,经营者是否承担责任完全出于自愿。如果经营者无视法律规定,容易发生推诿、应付的情况。
消费者协会是专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群众性组织。在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并请求调解。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后,将转交被投诉的经营者,要求其处理和答复。如果双方都愿意调解,消费者协会可以主持调解。调解的优势在于快速、低成本,并有利于维持双方的友好关系。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时必须遵守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消费者与经营者无法通过协商和解或消费者协会调解解决争议时,可以直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我国没有专门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政府机构,但许多部门实际上履行着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能。例如,工商、物价、技术、监督、商检、医药、卫生、食品监督等机关。消费者在申诉时应根据商品和服务的性质向相关职能部门投诉,不能向其他行政机关申诉。相关部门在接到申诉材料后,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除责令赔偿消费者外,还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当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时,可以选择提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根据已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有关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活动。仲裁具有自愿性、自主性和终局性的特点。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可以自主选择提交的仲裁机构,并在仲裁庭的主持下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后达成协议,仲裁程序结束。如果调解后未达成协议,仲裁机构将作出裁决,裁决具有终局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裁决。否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机构的裁决。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解决消费争议的最后手段。消费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后,法院代表国家对案件行使审判权,依法对消费纠纷案件进行裁决,以解决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