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在认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人民法院在认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1-30

 
106600

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若具有以下行为之一,可能会引起相关公众的误解,被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一、片面宣传或对比宣传

经营者对商品进行片面宣传或与其他商品进行对比宣传。

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作为定论的事实进行宣传

经营者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作为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

三、使用歧义性语言或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宣传

经营者使用歧义性语言或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

若经营者以明显夸张的方式宣传商品,但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解,此类行为则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人民法院应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以及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1款规定,若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2款规定,若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监督管理部门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

根据《广告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若违反广告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进行虚假宣传,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同时处以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若情节严重,可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还可追究刑事责任。

虚假宣传行为的特征

经营者为了竞争目的,通过广告、影视、图书、信件、传单等手段,公开以言论、文字、图形等形式散布关于同业竞争者的生产、经营、服务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虚假信息,以欺骗消费者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这种行为被认定为经营者利用广告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

主观上的判断标准

广告经营者明知或应知经营者要求制作、发布的广告是虚假广告,仍然继续进行。判断广告内容是否具有虚假宣传性质,以及是否会造成引人误解的后果,应根据接受广告的人的理解来衡量,而不是根据广告制作者或发布者的理解。一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往往缺乏仔细分析广告内容的注意力,只是以普通注意力所得到的印象作为选购的基础。因此,应以一般购买人的注意力作为认定标准。由于不同人所受教育程度、职业、社会经验等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只要广告会使消费者中的少部分人产生误解,就应判定该广告为虚假广告。

客观上的判断标准

广告经营者实施了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若广告使得相当部分接受对象产生误解,该广告就被视为已经引起了误会。因此,广告经营者明知或应知的理解是以消费者的视角为基准的。即使只是少数消费者产生了误解,也足以决定广告的性质。

延伸阅读
  1. 七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惩处方式
  2. 如何认定是否为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3. 虚假宣传是否可以要求退还定金?
  4. 虚假宣传找谁投诉
  5. 涉及虚假宣传签订的合同怎么处理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手机无故自燃如何处罚
  2. 店里吃出蟑螂怎么罚款
  3. 在美容院被误导消费怎么办
  4. 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着力解决消费者维权难
  5. 外卖食品出问题该怎么维权
  6. 要求经营者必须实名登记合法吗
  7. 天价违约金算违法吗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