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2-07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虚假宣传所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具体而言,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一方与其他人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一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一方的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一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第二款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此外,根据《合同法》第56条的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合同因被告的欺诈行为而归于无效。
对于无效后的后果,《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第1款的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2款的规定,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此外,根据广告法第37条的规定,违法行为还可能面临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监督检查部门还可以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会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38条的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广告主应负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如果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和地址,将承担全部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