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1-09
该案的争议焦点在于酒店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存在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从事餐饮经营活动的法人或自然人,如果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请求应予支持。本案中的被告酒店作为餐饮经营者,在没有提供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存在过错,未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和服务。根据上述规定,被告酒店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告和被告之间没有签订保管合同,被告不负保管责任,因此被告酒店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三种意见认为,本案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而应根据餐饮服务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和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根据该规定,如果损害结果是由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导致的,责任应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只有在安全保障义务人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应在其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因此,应先判断被告酒店是否存在过错,然后确定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餐饮经营者对顾客财物的安全保障义务
根据餐饮服务合同的性质和目的,被告酒店作为餐饮服务的提供者,有义务向原告提供符合合同约定的餐饮服务,并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质量和卫生标准。然而,保障原告随身携带物品的安全不属于餐饮服务合同中被告应承担的义务。原告携带的挎包处于其自身的控制范围内,对该物品的安全应由原告自行负责。被告酒店无法控制原告随身携带物品的风险,因此,要求被告对未能控制的物品承担风险责任是不合理的。
2.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经营者应保证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然而,保障原告随身携带物品的安全不属于该法规定的经营者应对消费者财产安全的义务。被告酒店的服务行为应指提供餐饮、餐具等就餐相关物品,而不涉及保障原告随身携带物品不被偷盗的义务。因此,原告以该法为依据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是对法律的过度解释。
3.经营者是否应承担因第三人行为导致的损害责任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只有在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应在其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对于因第三人的偷窃行为导致的财产损害,经营者一般不承担责任。在本案中,被告酒店没有主观上的过错,也没有能够防止或制止偷窃行为的能力。因此,被告酒店不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合同违约的角度还是从侵权过错的角度考虑,被告酒店均不应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