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7-17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消费者因虚假广告受骗可以寻求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广告主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损,广告主应承担民事责任。此外,如果广告经营者或广告发布者无法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或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
对于虚假广告涉及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和广告代言人应与广告主一起承担连带责任。对于其他商品或服务的虚假广告,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和广告代言人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然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推荐、证明的,也应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虚假广告是指广告内容虚假或容易引人误解。一方面,它指的是商品宣传的内容与实际质量不符;另一方面,它指的是可能使受宣传影响的人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商品宣传。这类广告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虚假广告行为在法律上表现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主动是指故意发布虚假广告;被动是指广告发布者有义务说明或警告,但未履行该义务。
对于虚假广告的认定,一般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如果利用广告捏造事实,进行欺诈宣传,或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内容与事实不符,都应被认定为虚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