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0-11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在审判程序上是两审终审制,而在法院体系上是四级两审制。具体来说,地方各级法院在按照审判管辖权的规定对第一审案件作出判决或裁定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若同级的检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抗诉。上一级法院有权受理对下一级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的上诉或抗诉,并经过对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即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诉。
两审终审制度主要适用于发生了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案件。在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有两类案件需要经过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的诉讼,另一类是非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具体争议而请求法院确认一定的事实状态的非诉讼民事案件。
两审终审制度的例外情况是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被视为终审的判决或裁定,不得再提起上诉或抗诉。死刑案件除了适用普通程序外,还适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复核程序。只有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后,二审关于死刑的判决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两审终审制度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的裁判,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此外,两审终审制度审级不多,方便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防止案件因拖延而影响结案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