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两审终审制度的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中两审终审制度的问题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6-06

 
365492
(一)从民事案件上诉条件看两审终审制之不足

一、上诉条件过于宽泛

根据民诉法规定,任何案件都可以因一方当事人递交上诉状而引起二审程序,无论案件的标的额大小、案情的复杂程度以及当事人的目的如何。这种规定导致了一些简单甚至非常简单的案件无法及时审结,同时也促使一些当事人滥用上诉权,出于侥幸心理或故意拖延时间等非正当目的提起上诉。这种现象扭曲了公正理念,浪费了法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也违背了诉讼效率和诉讼经济原则。

二、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关系的影响

由于法院按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各级法院由地方负责,地方保护主义干扰司法的现象较为突出。这种情况不利于摆脱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关系的影响,也不利于提高法院办案质量。此外,终审法院的级别偏低,限制了法院办案质量的提高。因此,两审终审制在现实中往往变成了两审不终审,导致当事人对终审判决不断申诉。

三、内请制度的问题

内请制度是指下级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向上级法院请示并获得答复的制度。然而,这种制度并没有法律根据,不符合独立审判的要求,给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不合法干预提供了机会,也妨害了当事人的上诉权的行使。

四、高审级审判机构未能充分运转

由于绝大多数的案件是由基层法院作为一审,高级法院进行二审的案件数量有限,高级审判机构的优秀人员和法律专家很少能直接参与案件的具体审理,这导致了一些良好的审判条件不能充分运用,损失了当事人的权益,影响了案件质量和高级审判人员的锻炼。

五、法律适用的不统一

根据民诉法规定,二审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然而,不同的法院在理解和适用法律上难免有出入,导致法律适用难以统一。此外,由于民事法律的不完善和弹性,不同法院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也存在差异。这种法律适用的不统一可能导致同类案件因法律适用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六、审判监督制度的问题

审判监督制度是两审终审制度的保障和补充,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审判监督的改判会削弱终审判决和裁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终审判决失去终审的意义。其次,审判监督的程序不够严密,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容易受到人情、金钱和权势的干扰。此外,审判监督的成本较高,不经济,可能导致案件经过多次审理,费时、费力、费钱。

延伸阅读
  1. 不服民事诉讼终审判决是否可申诉?
  2. 缺席审理能调解吗
  3. 民事诉讼审判制度
  4. 人民陪审员是否适用回避制度
  5. 二审没去能申诉吗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哪几种
  2.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3.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
  4.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5.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6.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7.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