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3-18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认为存在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同时,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的再审申请不会停止原判决或者裁定的执行。
如果法院驳回了再审申请或者逾期未作出裁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不过,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9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三个月内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我国的两审终审制有四种例外情况: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人民法院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应当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举证期限。如果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证据,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一般不组织质证,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
如果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如果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不受举证期限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时,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如果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根据案件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开庭审理时交换证据。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
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如果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交换证据的日期即为举证期限届满的日期。如果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证据交换日期相应顺延。
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应当记录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和证据,并对有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的事实分类记录在卷,并记载异议的理由。通过证据交换,可以确定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
当事人收到对方交换的证据后提出反驳并提出新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在指定的时间进行交换。一般情况下,证据交换不超过两次。但对于重大、疑难和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再次进行证据交换的除外。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新的证据可以分为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
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
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
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如果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如果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对方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者举证。
如果由于当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内举证,导致案件在二审或者再审期间因提出新的证据被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改判,原审裁判不属于错误裁判案件。一方当事人请求提出新的证据的另一方当事人负担由此增加的差旅、误工、证人出庭作证、诉讼等合理费用以及由此扩大的直接损失,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