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5-20
职业病升级后,根据不同的赔偿标准,仍然可以要求再赔偿。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责任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对于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用人单位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的鉴定程序如下:
当事人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鉴定申请。申请时需要提供以下材料:鉴定申请书、职业病诊断病历记录、诊断证明书以及鉴定委员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收到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后,会对提供的与鉴定有关的资料进行审核,确保材料齐备有效。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应在收到申请资料后的10天内完成材料审核,对材料齐全的发给受理通知书;对材料不全的,通知当事人进行补充。必要时,可以由第三方对患者进行体检或提取相关现场证据。当事人应按照鉴定委员会的要求予以配合。
参加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专家由申请鉴定的当事人在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的主持下,以随机抽取的方式从专家库中确定。当事人也可以委托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抽取专家,组成职业病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通过审阅鉴定资料,综合分析后作出鉴定结论。如果鉴定意见不一致,应当在鉴定书中予以注明。
鉴定书的内容应包括被鉴定人的职业接触史、作业场所监测数据和有关检查资料等一般情况、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争议以及鉴定结论和鉴定时间。鉴定书必须由所有参加鉴定的成员共同签署,并加盖鉴定委员会公章。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时,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后的30天内,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责首次鉴定职业病诊断争议。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时,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后的15天内,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