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恢复劳动关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应该如何恢复劳动关系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5-01-26

 
73572
大家都知道劳动关系是建立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是双方在自愿的情况下达成的,那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恢复劳动关系。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这个问题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法律解答,详情请看下文。

如何恢复劳动关系

选择恢复劳动关系或要求经济补偿金

在处理违法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时,可以根据当事人意愿和案件情况选择恢复劳动关系或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两种方式都是权利受到侵害后的补救方式。目前,很多员工选择恢复劳动关系,但是胜诉后可能仍然无法贯彻履行劳动关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员工仍然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关系的恢复不需要用人单位的同意

仲裁裁决书或法院判决书判决应恢复劳动关系时,员工和企业的劳动关系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自然恢复,恢复的效力溯及到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之日。对于这段时间的工资、待遇和相关福利,都应该足额补发给员工。恢复劳动关系并不需要用人单位的同意,即使单位不同意,劳动关系仍然恢复。劳动关系的恢复和劳动关系的履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恢复劳动关系并不代表劳动关系中确定的权利义务一定会得到双方的贯彻履行。因此,即使仲裁裁决恢复了劳动关系,由于用人单位的态度,劳动关系的履行可能会出现困难,但这并不改变双方仍然具有劳动关系的事实。

构成劳动关系须满足哪些条件

主体

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劳动者,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必须符合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能力的规定才能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的主体用人单位主要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客体

劳动关系的客体是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和行为。物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可以为人类所控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实体。

行为

劳动关系的行为主要指劳动行为和劳动管理行为。劳动行为和劳动管理行为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承担的劳动义务。
延伸阅读
  1. 职工工伤致残调岗的法律规定
  2. 离职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3. 劳动者被辞退的维权方式
  4. 停工期工资怎么算
  5. 判决规范劳动关系怎么执行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2.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3.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4.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5. 60岁员工签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
  6.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7. 伤残补偿金是否属于遗产继承范围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