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2
在工作中,有时单位会将员工劳动关系进行转移,那么什么是劳动关系转移,劳动关系转移后有经济补偿吗?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劳动关系转移到子公司的处理方式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什么是劳动关系转移
劳动关系转移是指将员工的劳动关系由原用人单位转移到另外一家新用人单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用人单位、新用人单位和员工需要签署三方协议,员工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与新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转移后的经济补偿金
劳动关系转移通常不是劳动者个人意愿的结果。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法律规定,在劳动关系转移前后的工作年限是连续合并计算的。这意味着无论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还是享受法定带薪年休假,都能得到相应的保障。劳动者是否能获得离职经济补偿金,主要取决于原公司与新公司在业务划转过程中达成的协议。如果双方约定由原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那么员工在将来离职时,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将从入职新公司之后开始计算。如果双方约定,原公司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而是由新公司一并承担将来员工离职时的经济补偿金,那么员工要求现在获得经济补偿金将不会被满足。
劳动关系转移到子公司的处理方式
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有两种处理方式:1、原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工龄清零后,再入职子公司;2、与母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与子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关系开始时间即为原公司的劳动开始时间,或者在新签订的合同中,明确注明将原公司的工龄合并计算为子公司的工龄等具体条款,以避免被公司误导。如果员工不愿意到新公司,原公司可以与员工协商解约,并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在集团公司下属不同法人之间调动的员工,如果是通过劳动合同的方式,即原单位解除或终止合同,新单位重新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两个单位的工作年限不会连续计算。如果在原单位的劳动关系没有终止,而是通过集团调动的方式,由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工作,那么工作年限需要连续计算。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如果劳动者非因个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将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如果原用人单位已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计算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