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争议怎么解决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消费者权益争议怎么解决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8-19

 
290085

  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常常会因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矛盾纠纷,其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中,由于经营者不依法履行义务或不适当履行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消费者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不满意,双方因此而产生矛盾。那么,消费者权益争议怎么解决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解答疑惑。

  一、消费者权益争议怎么解决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途径有5条,这5条途径任消费者自主选择。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消费者权益争议的特点:

  第一,是在消费领域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的。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其具体范围包括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过程与经营者之间产生的争议;经营者在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与消费者产生的争议;农民在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过程中与经营者发生的争议。

  第二,是关于消费者权利或者经营者义务的争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赋予消费者一系列权利如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同时也赋予了经营者一系列的义务,而有些义务是和消费者的权利相对应的,如保证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提供商品和服务真实信息的义务、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的义务等。尽管实际生活中消费纠纷千差万别,有的因产品质量而起,有的因服务价格而生,有的甚至因双方斗气而生,但其核心集中在权利义务上。商品和服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第三,消费者争议具有民事纠纷的性质。

  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发生的实体法律关系一般只能是民事性质的法律关系。因为,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彼此不存在的隶属关系,而与国家行政机关发生纠纷,不属于消费者争议。国家以民事主体身份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时,亦可能在国家机关与消费者之间发生争议(如不合理收费引起的争议)。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机关与经营者地位相当,其与消费者之间的争议具有民事争议的性质,属于消费者争议的范围。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一方是消费者,而另一方是经营者,否则,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争议。

延伸阅读
  1.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范移动、固定电话机消费者投诉处理办法
  2. 劳动争议案件委托律师代理是怎么收费的
  3. 消费投诉误区
  4. 网购商品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5. 消费者权益律师收费标准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2.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3.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4.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2号公布
  5.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的亮点
  7. 消费争议的特点是什么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